转载自百家号作者:烟雾中的雨蝶
1、古人是见过大世面的
很多当代的食客普遍都倨傲地认为古人吃得很拮据,说古代王朝的人民由于食材的匮乏,基本没什么可吃的。并说,当今之世才是美食最发达最鼎盛的时期。曾经还有一篇在网上传播量很高的文章,说,如果当下一个人穿越到历代各朝,点这个菜也没有,要那个菜也没有,十分之郁闷,弄得古时的饮食似乎很是破落。这显然有点欺负古人没见过世面了。不可否认,由于现代栽种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物流业的发达以及厨师培训的强悍,现在的餐饮业确实进入到一个数量最庞大,食材也最丰富的时代。
但,遗憾的是,当下的时代不仅不是一个美食的时代,而且与古代的饮食讲究相比,恰恰还是一个粗制滥造的年代:一方面,现代农业的栽种,因农药化肥和生物技术的干预,使食材的本味大大收到伤害;另一方面,现代餐饮业急功近利的商业主义,以及食客们土豪式的审美情趣直接将当下的美食引入到一个“建国之后无美食”尴尬之境。古人的美食为何叫美食,他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是如何讲究的?今天,我们就从零星的历史资料里来寻找窥探一下古代人们的饮食生活。
2、帝国的厨房有多强悍
还是先从帝王们的厨房说起吧。上一篇文章,我们初步了解了周王朝宫廷厨师队伍的庞大,但与后来的王朝相比,这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。秦王朝统一中国后,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帝国。从此,食物和权力一样,包括厨师,都开始向中央集中,并一代代地实行着贡品制和特供制。直到今天,特权阶层仍然部分地沿袭着这一旧制。在此背景下,王朝后宫天天都琢磨着如何吃出花样,宫廷后厨的厨师们每天也都在琢磨着如何做出花样,并渐渐形成制度和定规。
周王朝的后厨才两千多人。秦代之后,食医机构从厨房分离出来,单独组建了新的太医院。但即使如此,王朝的后厨团队依然非常强大。到了汉代,大汉王朝大国气象,皇宫后厨开始升格,主管为少府。在“少府”的统领下,皇宫饮食机构设有左丞、甘丞、汤官丞、果丞、庖人各职。较之秦代,机构更加庞大,分工也更加明细。整个汉皇室,光为皇宫提供饮食服务的在编人员就高达6000余人。到了清代,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,经过几千年的帝制驯化,奴才思想已经渗入血液,如果皇上和太后想吃口东西,全国的机构都是皇家的后厨。
于是,负责饮食的机构也经庞杂到弄不清了。最初,清代的饮食服务分为内务府和光禄寺(唐代以后,光禄寺专职负责膳食事物)两个部门管理。内务府是管理皇室事务的总机关,类似今天的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,简称国管局。内务府下设有“御茶膳房”和“管领事务处”(简称)负责皇宫的日常饮食。御茶膳房的职责是负责饮食的制作,而事务处则专职负责原材料的采购和供应。大约在乾隆帝十五年,乾隆爷又将御茶膳房改为内膳房和外膳房,并在内膳房下设立了:荤局、素局、点心局、饭局、挂炉局和司房六个部门,专门承做帝后们的日常饮食。分工之细之微、人员之多令人乍舌。
3、古人吃的食物就像神话
不仅后厨操作队伍繁杂,古代帝王吃的之鲜奇也令人感叹。据《吕氏春秋》所载,伊尹在给商汤讲“治大国若烹小鲜”时所提到的美味,就令今天的我们望史兴叹,伊尹是这样说的:肉类里味道最好的是:猩猩的唇,獾獾的脚掌,燃鸟尾巴上的肉,弯曲的旄牛尾巴上肉和大象鼻子。
调料中最好的:四川阳朴的姜;桂阳招摇山的桂;越骆国的香菌;鲤鱼和鲔鱼肉做的酱;大夏国的盐;宰揭山颜色如玉的甘露和长泽的鱼子。粮食作物最好吃的的:玄山的禾,不周山的粟,南海的黑黍……——更多详情请自行参考《吕氏春秋·本味篇》,此处不再具体引用。
伊尹师傅提到的这些美味,在今天,有很多食物都像神话一样,飘渺而玄幻。这还是在商朝时期,到了周朝,王室们所吃的食物更是像神话里描述的那样美味。《周礼·膳夫》详细记载了周王室成员们的日常饮食结构:“食用六谷,膳用六牲,饮用六清,馐用百二十品,珍用八物,酱用百二十瓮”。也就是说,除了主食之外,日常的珍馐美味有120多种,光酱也有120多瓮。在这之中,最著名也是流传最广的就是“周八珍”。“八珍”是我国王朝形成最早的宫廷佳宴,包括有:淳熬、淳母、炮豚(tun)、炮牂(zang)、捣珍、渍(zi)、熬、肝膋(liao)。这八珍具体都是什么吃食,又是怎么制作的呢?
4、“周八珍”到底是什么东东
淳熬:是指将肉煎熬成酱,浇在稻米饭之上,然后再加入炼好的动物油,类似今天的盖浇饭。那时代,还没有植物油,油都是荤油,就是俗语所说的脂膏。牛羊的油称之为“脂”,冷却后比较硬,所以有羊脂玉之说。猪狗的油称之为“膏”,民脂民膏就是这么来的。而膋(liao)是专指从狗肠里提炼出来的脂肪。脂要配着葱吃,膏要配着韭菜吃。这样才能去腥。
淳母:就是将稻米换成黄小米,在上面再加上醢(hai)。醢(hai)也是一种肉酱,做法却极费工夫。大致程序是:先把各种肉晒干,然后像剁饺子馅似的切碎,加盐、酒、以及高粱酒酒曲,装入瓮中密封一百天方可食用。做法漫长,吃时也讲究:吃牛肉要配上牛醢、吃羊肉要配上羊醢,吃猪肉要配上猪醢,不得混乱。所以,整个王室负责做醢的统称为“醢人”。
炮豚:就是烤炖乳猪。这个炮豚吃法更为繁杂,大概有四道工序:首先将乳猪宰杀,去掉内脏,填充进大枣。然后用芦苇和泥巴裹住,放在火上烤,就是古代烹饪手法的“炮”,类似今天“叫花鸡”的做法。第三,烤好之后,剥去外壳,要刷上一层米粉,就是我们所说的挂糊,然后投入到鼎中,用动物油炸至焦黄。第四,这还没完呢!炸好之后,将肉切成片状或者块状,拌以各种香料,放入小鼎,再把小鼎放入装满水的大鼎中进行文炖。用小火炖上三天三夜,直到炖至酥烂才能完工上桌。过程之复杂,耐心之坚守,令今天的厨师们都汗颜。炮牂:就是就是烤炖小羊羔,做法同烤乳猪一样。
捣珍:就是精选牛羊、麋鹿或者獐子们的里脊肉,剔去肉筋和腱子,用钝器反复捶打。然后放入鼎中煮熟捞出,再揉成肉泥食用。渍:这个就比较简单了。渍,就是腌制,东北的渍菜粉就是这个渍。只是周代的这个渍腌制的是肉。具体做法是把牛肉切成小薄片,放在带有香味儿的酒中腌制一夜,方可食用。在吃的时候,要蘸着酱、醋、梅酱等多种调味品。就是现在所说的“蘸水”和“小料”。其实,日本的鱼生和神户牛肉的料理采用用的就是这个吃法。今天,在北京一些上好的馆子里也能吃到生牛肉。只是,都未经腌制。熬:类似今天的牛肉干。具体做法就是将牛羊鹿肉剔去筋膜,捶打至松软,撒上调料,用小火烘干成肉脯。或干着吃,或湿着吃。肝膋(liao):用狗肠里的油包上狗肝,涂上一层调料,放在小火上烤熟后食用。
5、不只是吃得鲜奇
在“周八珍”之后,基本上,历代的宫廷都沿用着这一肴馔。元代有元八珍,清代有清八珍。食材也根据不同时代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变化,总之是越来越鲜,越来越奇,也越来越珍。规格也越来越高。这才仅仅是一个八珍,其实,不仅八珍,古代王室饮食,在各种食物的制作和烹制方法上都令人惊叹。不惟如此,在饮品的讲究、时令的讲究、饮食养生等各方面的讲究也让人叹为观止。